杭州欢迎您
欢迎访问小北科技
客服热线:
-
登录
|
注册
小北科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
开赛倒计时
距离
2021-09-21
还剩
天
时
分
秒
首页
{{el.name}}
{{sub.key}}
|
户外论坛
多版块论坛
投票版块
论坛
最高活动
精品活动
深度夜跑第一季
最新定制
单活动
新闻
出游相册
单相册
多相册
人物
视频
查询
报名查询
成绩查询
新活动
商品
商品2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留言板
小工具
选鞋
专题页
IFRAME
招聘啦
首页
户外论坛
论坛
目的地攻略
蒙古族的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
[复制链接]
无聊
224
1
分享到:
无聊
话题: 7735
回复: 71999
发布于
2016-11-25 19:18
楼主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春节、七月十三至十五日的祭“俄博”、七月二十五日青海湖畔的“祭海”和十月二十五的灯节等。祭“俄博”,一般都在七月中旬。它是蒙古族牧民一年一度的
盛会。会上,除了请活佛、喇嘛念经,祭祀山神,祈祷人畜平安外,还要进行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
白节(白月)
查干萨日(意即白月或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他们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称春节为白节。与国内其它民族一样,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过春节。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同,蒙古族过春节,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十分浓厚。
白月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而盛大的节日。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此作了非常详细的描绘。
现代蒙古族人也把白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晚上,全家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拜祖先,然后晚辈向长辈依次献哈达、敬酒、礼拜。凌晨,全家老少以及族人走到蒙古包外,在长者的主持下举行向长生天祈祷仪式。据说这是蒙古族信萨满教遗留下来的传统。
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白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定居点)的亲友、家长拜年。不过现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骑摩托车或开吉普车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赛马、追逐、嬉戏的绝好机会。身临其境的人无不感到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
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
,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族的主要喜庆佳节有以下几个:
明干朱拉(千盏佛灯):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为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辰日。是日晚,从各寺庙到家家户户均点燃佛灯,烧香拜佛;各家互赠烙饼、饭团等食品;男子们成帮结队走家串户去拜佛,给老人敬酒;各家则给孩子分发奶制品和糖果。这种活动俗称“赶二十五”。
祭火神: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晚(台吉在二十四)祭火神,祭祀供品为用细羊毛线缠的羊胸脯、酒、奶制品、阿木萨(类似八宝饭)、系哈达的笈笈草和芦苇穗等。祭祀由长者主持,口诵颂词祈求万福。是日还要扫房子;扫完后还要在屋四角各摆一点灰尘,以备在除夕放篝火时将其扔进火里。这一活动叫“去旧迎新照天烧”。
清明:祀日,家家户户食用乌审肉(冬月留存的部分肉),同时分送邻舍,表示过清明祭祖。
祭桑什、敖包: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村民们把村中或村边生长多年的独棵大树(称桑什,意为神树)用五颜六色的布条装饰起来,由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用阿木萨(粥饭)涂抹大树,然后先祭天,再祭桑什,以求风调雨顺,草茂畜肥。同时,村民们前往敖包(在山顶堆起的石堆),往敖包上添石头,摆供品,磕头求福。祭毕,杀羊煮阿木萨吃,还进行摔跤、射箭、赛马等活动。
达拉拉嘎日(招祥引福日):达拉拉嘎日是蒙古族人欢庆牲畜兴旺的节日,一般选在农历七月初十后的某一天。先堆起13个土包(正中的大些),然后用达拉拉嘎木桶装上马鬃、马尾、牛毛、五谷等物,在大家同时呼唤“福禄吉祥”的同时,再往桶上插上几支箭,表示定住了唤来的吉祥;最后赶着畜群从左至右围着土包绕3周,再把备好的圣水(经喇嘛诵过经的水)洒向畜群,以求牲畜兴旺。欢庆这个节日时,邀请村邻好友饮酒吃肉,互赠礼品;同时进行摔跤、射箭、赛马、摔马驹、摔别如(2岁牛)等比赛活动。
回复楼主
评论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QuanZhiLong
K-POP(韩国流行音乐)编辑韩国流行音乐(英语:Korea-Pop,简称K-POP,朝鲜语:가요)是一音乐种类。指源自韩国的流行音乐,包括有舞曲、现代节奏蓝调、流行电音、嘻哈音乐等。中文名韩国流行音
头文字D
| 09-21 17:10
1996
5
9.22发表帖子试试
我就是试试哈什么也没有今天啥也不说了这个是本地上传试试哦这个是前台现在是后台15ea90e4674.jpg你这个真的
胡八一
| 09-22 18:05
1304
2
我是来发布话题的
好的骄傲就是点击打哈加定金啊建设大街就是觉得就是大多久啊搜集到拉萨加定金活动是的空间sdh的是的啥都哈陕科大到家啦绝对路径啊点击数量加大就是倒得
胡八一
| 05-15 17:38
1241
1
美美哒的风景
这真是美美哒的风景啊
申请分销13174254300新消息
| 02-10 11:09
1864
4
绑定手机
×
手机:
验证码:
刷新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到该手机
绑定手机
友情链接
赛会通
富力海口马拉松赛
深井山径马拉松
南横国际超级马拉松
深圳女子马拉松赛
彩色跑深圳站
杭州100越野跑
无锡国际马拉松赛
重庆国际马拉松赛
汇添富南京山地马拉松
苏州马拉松
欢乐跑中国上海站
test
12
install_fs
购物车(
)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x{{el.itemCount}}
{{el.totalPrice|currency}}
删除
共
件
共计
{{totalPrice|currency}}
去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空空如也,赶紧
去选购
吧。
您尚未登录,
请登录。
购物车正在加载中...
成功加入购物车!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继续浏览
去购物车
微信咨询
QQ 咨询
客服热线
({{el.name}})
分享
倒计时
返回顶部
白节(白月)
查干萨日(意即白月或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他们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称春节为白节。与国内其它民族一样,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过春节。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同,蒙古族过春节,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十分浓厚。
白月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而盛大的节日。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此作了非常详细的描绘。
现代蒙古族人也把白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晚上,全家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拜祖先,然后晚辈向长辈依次献哈达、敬酒、礼拜。凌晨,全家老少以及族人走到蒙古包外,在长者的主持下举行向长生天祈祷仪式。据说这是蒙古族信萨满教遗留下来的传统。
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白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定居点)的亲友、家长拜年。不过现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骑摩托车或开吉普车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赛马、追逐、嬉戏的绝好机会。身临其境的人无不感到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
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族的主要喜庆佳节有以下几个:
明干朱拉(千盏佛灯):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为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辰日。是日晚,从各寺庙到家家户户均点燃佛灯,烧香拜佛;各家互赠烙饼、饭团等食品;男子们成帮结队走家串户去拜佛,给老人敬酒;各家则给孩子分发奶制品和糖果。这种活动俗称“赶二十五”。
祭火神: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晚(台吉在二十四)祭火神,祭祀供品为用细羊毛线缠的羊胸脯、酒、奶制品、阿木萨(类似八宝饭)、系哈达的笈笈草和芦苇穗等。祭祀由长者主持,口诵颂词祈求万福。是日还要扫房子;扫完后还要在屋四角各摆一点灰尘,以备在除夕放篝火时将其扔进火里。这一活动叫“去旧迎新照天烧”。
清明:祀日,家家户户食用乌审肉(冬月留存的部分肉),同时分送邻舍,表示过清明祭祖。
祭桑什、敖包: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村民们把村中或村边生长多年的独棵大树(称桑什,意为神树)用五颜六色的布条装饰起来,由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用阿木萨(粥饭)涂抹大树,然后先祭天,再祭桑什,以求风调雨顺,草茂畜肥。同时,村民们前往敖包(在山顶堆起的石堆),往敖包上添石头,摆供品,磕头求福。祭毕,杀羊煮阿木萨吃,还进行摔跤、射箭、赛马等活动。
达拉拉嘎日(招祥引福日):达拉拉嘎日是蒙古族人欢庆牲畜兴旺的节日,一般选在农历七月初十后的某一天。先堆起13个土包(正中的大些),然后用达拉拉嘎木桶装上马鬃、马尾、牛毛、五谷等物,在大家同时呼唤“福禄吉祥”的同时,再往桶上插上几支箭,表示定住了唤来的吉祥;最后赶着畜群从左至右围着土包绕3周,再把备好的圣水(经喇嘛诵过经的水)洒向畜群,以求牲畜兴旺。欢庆这个节日时,邀请村邻好友饮酒吃肉,互赠礼品;同时进行摔跤、射箭、赛马、摔马驹、摔别如(2岁牛)等比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