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欢迎您
欢迎访问小北科技
客服热线:
-
登录
|
注册
小北科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去不了,也要积极点......
开赛倒计时
距离
2021-09-21
还剩
天
时
分
秒
首页
{{el.name}}
{{sub.key}}
|
户外论坛
多版块论坛
投票版块
论坛
最高活动
精品活动
深度夜跑第一季
最新定制
单活动
新闻
出游相册
单相册
多相册
人物
视频
查询
报名查询
成绩查询
新活动
商品
商品2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留言板
小工具
选鞋
专题页
IFRAME
招聘啦
首页
户外论坛
论坛
户外课堂
户外课堂:从药物到救治 一应俱全
户外课堂:从药物到救治 一应俱全
[复制链接]
胡八一
158
1
分享到:
胡八一
话题: 7735
回复: 71999
发布于
2017-05-23 18:55
楼主
/
豆瓣小站
/
豆瓣小组
/
人人网小站
/
最新活动资讯
/
一、高海拔登山预防身体脱水方法
人体进行户外运动时,在高海拔地区很容易出现胸闷脱水的现象,因为排汗(汗中含nacl0.25%)、呼吸、排尿以及腹泻均可以导致体内水分的流失。在高寒的山区,由于空气极其干燥,体表排汗很快蒸发,同时通过急促地张口呼吸运动排出大量水分,但往往不被自觉,从而出现机体脱水(高渗性脱水)症状。对于高温、寒冷等所引起的疾病以及急性高山病,维持良好的流质摄取是很重要的防治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得病的几率,同时可以使登山者的整体生理机能大为增强。
机体脱水(高渗性脱水)
症状:⑴轻度缺水:口渴。缺水量为体重的2~4%。
⑵中度缺水: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尿色深浊、唇舌干燥、烦躁、皮肤弹性差、眼窝深陷。缺水量为体重的4~6%。
⑶中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幻觉、谵妄,直至昏迷。缺水量约为体重的6%以上。
机体脱水的预防措施:
⑴多喝水。营地活动时多喝热茶即可防止脱水,又可保暖。行进活动出发前喝一杯水,途中每30分钟适量饮水(等量饮料)一次。每日进水量>2000ml/d(营地活动)~3000ml/d(行进时)。
⑵剧烈运动时不能以高浓度果汁或其他高浓度流质(巧克力饮料、麦片等)代替饮水。推荐饮料:热水、茶、低浓度果珍饮料、vit.c泡腾片饮料或其他运动饮料。
⑶同时需适当进食咸味的果仁或路餐食品,可以补充体内盐分的丧失。
⑷行进途中携带1l~2l的保温瓶。
⑸行进途中饮水量必须均匀分配,充分考虑回程饮水量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
⑹忌食冰雪,防止口咽冻伤。⑺戒烟、忌酒,减少辛辣、高盐食品摄入。
机体脱水的治疗:
⑴饮水。首先考虑饮用低浓度的葡萄糖水或其他含糖热饮料。必要时可采用静脉途径补液。
⑵适当补充盐分(口服补液盐冲剂)和维生素。
⑶热流质(果珍、巧克力饮料)或半流质(稀饭、麦片或烂面条),补充机体能量。如果患者口渴缓解,情绪逐渐平稳,开始排尿提示病情好转。神志清晰,对答切题,尿色变清提示机体脱水已纠正。
二、野外急救技能之—心脏复苏术[CPR]
急救是指出突发性的伤病,由本人或他人所做的临时处理措施。对伤者的紧急处理措施越快实施效果越好。若遇到不知如何处理的事故时。在保证伤者无生命危险的情况,不可随便移动伤者,否则会使情况恶化。在进行野外穿越前,每一个成员都应行前接受急救培训。
急救常识
受伤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当检查一下他/她的心肺功能是否正常,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检查。如果怀疑是背部或颈部受伤,则应注意不移动他/她的头,并尽快将其头部固定。
掰开受伤者的嘴巴,把口中的阻塞物去掉,然后检查其呼吸道:一只手放在受伤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抬起受伤者的下巴,使其头部向后仰。
检查受伤者的呼吸。将脸颊贴近受伤者的嘴巴和鼻子约5秒钟,感觉他/她的呼吸。同时注意观察受伤者的胸部运动,判断受伤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
测气管处的脉跳次数以检查受伤者的血液循环,测5秒钟,如果有脉跳和呼吸,将受伤者按复苏姿势摆好,如果既无呼吸又无脉跳,就开始进行心脏复苏治疗。
如果受伤者昏迷不醒,则最好将其按复苏姿势摆好,这样,受伤者的舌头就不会堵住喉咙,口水从口中流出,以保证其呼吸道通畅。
如果受伤者昏迷不醒但仍有呼吸,就把其挨地的物臂抬至身体的适当地方,把另一只手臂与脸颊*近,挨地的腿放直,另一条腿弯曲,把受伤的大腿向自己拉近,受伤者侧躺。
把受伤者的头部放置在地面上并向后仰,鄂部向前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可能的话,把受伤者的手?在头下。
人工呼吸
人所呼出的空气中氧气占16%,通过做人工呼吸,可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如果病人停止了呼吸但还有脉跳,则每分钟做10次,直到病人能够自主呼吸。
让伤病者平躺在地面上,为保证其呼吸通畅,要把口中的阻塞物去掉。把一只手放在伤病者前额上,捏紧鼻子。另一只手放在其下巴下面,使其头略微向后仰。
用拇指和食指捏紧伤病者的鼻子,嘴对嘴将空气吹入病人肺部,持续2秒钟。然后停止吹气。让病人的胸疗完全瘪下去。
重复步骤(2),每分钟做10次,直到伤病者能自主呼吸为止。测其脉搏,如果脉搏停止,就对其施行心肺复苏治疗。
心肺复苏治疗
心肺复苏治疗能提供人工血液循环并使肺部充气。该治疗的作用包括按胸部促进血液循环至头部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含氧量。具体方法如下:
让病人躺在坚实的平面上,用食指和中指探摸位于最下方的肋骨,然后手指向上移动,直到中指触摸到肋骨和胸骨的交接处。
中指位于胸骨处,另一只手掌沿胸骨向下移动,直到与自己的食指接触,在这个地方压缩胸部。
双用重叠,手指相扣并向上翘,手臂伸直用力向下压,然后放松,但不要将物移开。重复30次后做2次人工呼吸。
休克
各组织的氧气和养分供应不足,会导致全身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引起休克。如果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其重要器官就会停止工作,导致死亡。对于休克病人的处理方法如下:
把病人双腿抬高(略高于头部),使其保持清醒,解开衣物,让病人放松,然后测量其脉搏。
在病人的背部和胸疗盖上睡袋或大衣。测量其呼吸及心跳。尤其是当病人失去知觉时,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治疗。
三、驴行药包应该怎样来准备
每次旅行,一定要在行李箱中备一个小小的药包。赶紧根据你去的地方和旅行方式准备妥当吧!
城市旅行者
在城内旅行,能随时就近选择去医院得到医生的帮助和治疗。所以随身携带的药包不必太齐备,只要一些常用药品,能起到及时救治的效果就好。
1.个人特需药品:假如你的身体有特殊健康问题,比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等慢性病,就一定不要忘记带上救命药。有心脏病的旅行者除了不要尝试危险的运动,还要备好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患糖尿病的人则要备齐降糖药,特别是需要打胰岛素的人,如果需要外出旅行,就更需要对随身的药品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是去赤道城市旅行,哪怕是只出门两个小时,都别忘了备一个小小的电子冷藏箱,保存胰岛素针剂,保证药效。
2.晕车药:假如你有晕车经历,那乘晕停、飞赛乐等晕车药是必要的,比如说你打算从马来西亚的兰卡威岛乘船抵达槟城,提前1小时吃1片晕车药,3个小时的旅途就会很愉快。
3.胃肠药:对旅行者来说,当地美食是万万不能错过的。在路边摊大快朵颐,难免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者肠胃被细菌感染的状况。药盒里少不了乳酶生、健胃消食片等有益菌类的消化药,还有氟哌酸、黄连素、思密达等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治疗腹泻的药物也很必须。
4.降火药:咽喉肿痛、大便不通等是旅行者最常见的症状,所以准备好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等,可大大消除你的烦恼。
户外背包族
远离繁华都市,深入自然深处,也就远离了设备齐全、医资优良的救命之所。旅途中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做到有备无患是最安全的。
假如你只是两三天的出游,带上你平日最常使用的药物就行;如果时间超过5天,那么感冒药、过敏药、止泻药、风油精、清凉油、创可贴、云南白药、紫药水等在特殊情况下就成了灵丹妙药。
另外,户外旅行时,蔬菜和水果可能吃得少,维生素补充剂也是好伴侣。当然,假如你的旅行目的地太特殊,也要准备特殊药物以防万一。
1.赤热地带:在埃及的沙漠里,一定要准备防暑药。去热带雨林,药品则需要防止蚊虫叮咬,同时又要防暑。所以藿香正气丸、仁丹片、清凉油、驱蚊油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口服补液盐能补充出汗流失的盐分。
2.密林大山:深山老林是毒蛇出没最频繁的地方,所以带上解毒药、弹性绷带是上上之策。万一被蛇咬到,原地不动,掏出绷带在伤口上方位置扎紧,防止毒液扩散,把你身上的刀放在打火机上烧(消毒),然后在伤口处划一条长约1厘米、深0.5厘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马上服用蛇药,待情况稳定,赶紧去医院就诊。
3.高原地带:去高原地区旅行,一定不要忘了带上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如:高原安、红景天等。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些降低高原反应强度的药,如安眠药、止痛药、晕车药、速效感冒药、阿司匹林,以及口服葡萄糖等。
特别提示
旅行药包里的东西不是越多越好,要以简单、必需为基本原则,由于没有医生可以咨询,所以最好一次只服用一种药物,避免多种药物一起使用发生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因为作息时间的暂时不规律引起的失眠,不要轻易服用安眠药,身体逐渐适应当地环境和旅途运动规律后,自然就好了。假如你的病情和症状都不一般,如:突然高烧不退或上吐下泻,就要立即去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不要擅自用药,延误治疗。
四、户外运动骨折后的及时处理方法
骨折,必须得到即时、有效的专业救护。如条件不具备,患者应快速举行现场自我抢救,以减轻自身的苦痛,保障亲身的性命安全,缩减并发症的发生。
自我抢救的措施主要有:
1、止血。对开放性骨折,出现大出血者,应即时举行止血,可依据详尽景遇,应用压迫、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等方法。
2、保护伤口。伤口外表有显著异物可以取掉,然后用清洁的布类覆盖包扎伤口。对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以免将污染物带入深层,但要举行保护性包扎。
3、伤肢固定。伤肢的即时固定,可减轻疼痛,避免造成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固定材料可因地制宜,应用木板、树枝等,如无物无用,可将负伤的上肢固定于胸壁,下肢固定于健侧。
五、户外被蜂螫后的急救方法
毒蜂包括蜜蜂、黄蜂(有些资料又叫马蜂或胡蜂,不一而足,大概只有研究昆虫分类学的才能够说清楚)、大胡蜂和竹蜂等多种有毒刺的蜂类,其毒力以蜜蜂最小,黄蜂和大胡蜂较大,竹蜂最强。
毒蜂尾端都有螫针与毒腺相通,螫人后将毒液注入体内,引起中毒。蜜蜂螫针有逆钩,螫人后螫针常残留体内,而胡蜂的雄蜂无螫针,雌蜂螫针无逆钩。
蜜蜂蜂毒为微黄色透明酸性液体,主要含蚁酸和蛋白质;其他毒蜂的毒液却大都呈弱碱性,主要含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激肽等成分复杂的毒质,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中毒反应较蜜蜂快而严重。蜂毒性质的这种显著差别,决定了必须对症下药。
一般身体健康的人,同时受到5只蜜蜂螫刺,仅发生局部红肿和剧痛,数日可以恢复正常;如同时受100只以上蜜蜂螫刺,会使机体中毒,引起中枢神经损害、心血管功能紊乱等症状;同时受200只以上蜜蜂螫刺,会死于呼吸中枢麻痹。
外出野游时被蜂螫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些毒蜂的毒性决不亚于任何毒蛇,而之所以较少有人死于毒蜂螫,根本原因仅仅在于进入人体毒液的数量相差悬殊。然而即使只被一两只大胡蜂或竹蜂等毒性猛烈的毒蜂螫伤,也常常会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对蜂毒过敏者,还可能迅速出现荨麻疹、哮喘或过敏性休克,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蜂毒还有一点完全不同于蛇毒:不少人被它螫伤后产生的抗体在以后再次遭遇叮咬时常常会起过激的反作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介绍了一个第一次被大量蜂螫伤后康复,而第二次却死于同样的少量蜂螫的案例,并分析了人体中的该复杂生化过程。
被蜂螫伤急救法
被蜜蜂(其毒液是酸性的)螫后,应立即小心拔出毒刺,如有断刺必须用消毒针将其剔出,然后用肥皂水、3%氨水等弱碱性溶液清洗及外敷,如果没有碱性液则用干净的清水冲洗伤口;如被其他蜂螫刺,最好用食用醋洗涤及外敷,然后用力掐住被螫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若被大胡蜂或竹蜂等毒性猛烈的毒蜂螫伤,最好用季德胜或南通蛇药涂抹或外敷,同时口服蛇药片(驴子们如果有这些药就应每次都随身携带),亦可以采撷鲜蒲公英、紫花地丁、景天三七、七叶一枝花和半边莲等解毒草药捣烂外敷,然后尽快送医院治疗(尤其在被成群蜂螫伤后必须即刻送大医院)。
防蜂注意事项
驴子们出游山野,一般应当不抹香水、发胶和其他芳香的化妆品,以防毒蜂闻风而至;携带的甜食和含糖饮料要密封好,以免招蜂引蝶;在山野丛林活动时,不要乱捅蜂巢,以免群蜂攻击;如不小心触动有蜂巢的树枝、灌木,引起蜂群骚动,千万不要拔腿狂奔,而应就地蹲下,屏息敛气,纹丝不动,可用随身携带的草帽遮挡颜面和头颈,耐心静候十几二十分钟,等蜂群活动恢复正常之后,再慢慢退却,以躲过“劫难”;另外,鲜艳的服装、头花等都容易诱发毒蜂的攻击行为,因此一定要注意穿着,避免红黄橙等接近花蕊的颜色,本人这次就是因为穿了一件鲜红的T恤而莫名其妙毫无征兆地遭到毒蜂的特别青睐(走到哪儿居然它们就跟到哪儿)。
六、徒步穿越当中如何防止与解决伤痛
短途穿越
这里所说的短途穿越,是指周末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周边进行的一两天的穿越活动。这类户外活动引起的急性损伤,一目了然并且立竿见影,如脚底神经刺痛,肌腱痛小腿肌肉痛,运动腹痛等等。不用多说你也知道,这是因为体质不好或者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进行高强度户外活动导致的后果。只要马上停止活动休养生息,而后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户外运动强度就无恙。
即便是短途穿越,若长期不在意活动中我们身体所发出的警告信号慢性损伤就会不请自来,让我们痛不欲生。我们身边有些猛人,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吹嘘自己如何在三小时内完成别人整天才能走完的线路,就我的经验,这种朋友玩户外超不过三年,一是争强斗狠的人任何时候都会不缺少,“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二是三年后恐怕他自己就走不动了,膝盖严重劳损。
膝关节是人体构造最复杂的关节,由股、胫、髌,腓骨构成,其周围的肌肉,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共同维持它的稳定性。如果你在户外太过活蹦乱跳,尤其在下山时跑得飞快,那么膝关节关节面就会因撞击而造成软骨破裂,或者半月板破裂。除关节软骨破裂,半月板破裂外,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有髌股关节疼、髌腱炎,髌胫束症候群及滑囊炎等等——这些名词记不住没关系,你只要问问自己膝盖是否感到过疼痛就行。
自我诊断
摸一摸膝盖前面凸起的地方,通常我们称它为“膝盖头”,这就是膝关节最重要的组成——髌骨。以此为中心,上面痛,通常是四头肌腱炎;下面痛,通常是髌腱炎;外侧痛,通常是髂胫带疼;四周一起痛,通常是髌股关节疼或髌胫束症候群;里面痛,通常是滑囊炎。
解决方案
以上的症状基本可以通过休息和治疗得到缓解直至痊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暂时停止户外活动两三个星期。
简单说,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就什么也别做,躺在沙发上做睡佛状。此外,金鸡独立、丹凤朝阳、童子拜观音的姿势对康复也有帮助。不过,要记得开始动作之前,先和家里人打好招呼,免得他们以为你走火入魔。如果认为这种姿势难度太大,做一些轻微的拉伸和压腿活动也是不错的,如我们经常做的前弓步和侧压腿,实在不行盘腿打座或冰敷也有些效果。
药物方面,服用阿斯匹林和布洛芬会有所帮助,每次650mg阿司匹林或400mg布洛芬,每天服用三次,多一点少一点都没有关系,以家里人不会误认为你在磕药为宜。
相比之下,若你走路无妨,但在做某个动作时会感到膝关节突然剧痛,那就需要到医院看看医生了。因为很有可能是膝关节破裂碎片落入关节腔内,使关节无法正常工作而引发的疼痛。
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要你时时记着自己不是个有“钱”人,那点点底子经不起蚀耗,立志不做强驴、猛驴、超级驴,估计成长为一个拥有健康的成熟老驴就不是太大问题。
长距离穿越
和我们每个周末都可以出去瞎晃荡的短距离穿越不同,超过三天以上的长距离的远征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如果不是以此为业,活动频繁的爱好者一年也不过两三次,不频繁的两三年可能有一次。这样的活动很多细小的事情,倘使不注意就会演变成巨大的伤害。
脚上打水泡的事情人人都遭遇过,无性命之忧,痛起来却颇难受,有时候前路漫漫还得快马加鞭——如果有人不怕痛,那是因为还没有痛到让人怕。像一些小问题而导致大麻烦的情况并不鲜见,在长距离的穿越中我见过背包磨破了腰身,衣领磨破了脖子,眼镜磨破了耳朵以及内裤磨破了大腿等等事情。总体上讲,不合适的装备是导致这种结果的最大原因,其次是行程安排不合理以及不科学的运动姿势。
解决方案
长距离穿越是个系统工程,除了运动本身,还需要食品后勤、医疗卫生、通讯联络乃至安全器材方面的保障。连续作战、过度疲劳、强度太高是导致长距离穿越中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
对远征来说,正常情况下负重不应该超过自身体重的1/3,每天行走的时间应该在六小时左右为宜。过度运动除了会导致磨损和擦伤,还有可能导致黑指甲(指甲中的血泡)、足弓疼痛、肌肉酸痛、关节劳损以及肌腱挫伤等问题。更可能因为过度疲劳而导致体力衰竭,进而增加中暑、失温等意外事故发生概率,或者直接诱发心脏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的疾病或紊乱,严重的情况下就会丢了性命。我们假期都不长,而户外也没有必要把人人都搞成马拉松运动员,量力而行是首选之道。
高海拔攀登
一说起高海拔当然就得提起高山病,在医学上被分为高山反应,高山水肿,高山昏迷,高山高血压,高山红细胞增多症、高山心脏病、慢性高山适应不全混合型等七型。通常被人们泛称为“高原反应”的是最轻微的一种,高原反应跟运不运动关系不大,一旦上到这个3048米以上的高度,75%的人不管动不动都会难受,其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胃口欠佳、恶心、呕吐,疲倦、虚弱、眩晕及睡眠困难。有时和受凉感冒时相似,所以不少人以为自己患上感冒或水土不服,但其实是患上急性高山症。
最要命的事是,高山病的出现并无百分之百的规律,体质好的人未必就轻,体质差的人也未必就重,哪怕同一个人不同的状况下症状也不尽相同。总体上讲,视乎上升速度、高度及个人体质乃至心情有关。缓慢上升慢慢适应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通常急性高山症在24~48小时内便会好转,如果进一步恶化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可能是肺水肿,也可能是脑水肿,还可能是血管栓塞甚至心力衰竭等等。总之,任何人患上急性高山症都不应继续上攀,这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有不少血的教训。若处理得不好,或轻视急性高山症而勉强上攀,便会引发更严重甚至致命的高山病。有记载因为攀登高山而毙命的倒霉鬼是1891年一位在法国CHAMONIX村的医生,在勃朗峰4359米的ValLotHut死亡,原因就是患上急性高山症而不肯下山,最后发展成高山脑水肿而致命——一百多年过去了,这种倒霉鬼还屡见不鲜,不怕死和自己找死是两回事情,面对雪山,希望朋友们都有好的心态。
解决方案
除了思想上的重视,“主动适应”也是预防高山病的重要手段,比如说适量活动,别一有不适就躺下来,勿激动、多喝水、免油腻、勤加衣、晚睡觉,注意通风、远离烟酒,必要的时候适量吸氧等等。一旦反应严重,《垂直极限》里面的那种特效药可是还没发明出来,地塞米松只能帮助你排出体内的水分而缓解水肿症状。对严重的高山病最好的方法是把病人塞到高压氧舱里——一个像蚕蛹一样的大塑胶袋子——加压,直到面色红润容光焕发。不过那个破袋子远不如布袋和尚的乾坤袋便宜,一般地方不太可能有。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赶快卷睡袋走人,走得越低越好,如果下山之后症状还不能减轻,那就得赶快去医院。
回复楼主
评论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年末最有风情照片评选活动
2016即将过去,相信你也走过不少路,看过不少新风景了,那么就赶紧来参加我们的风情照片评选活动吧!晒出你的照片,让大家欣赏,更有丰厚奖品等你哦。奖品:balabalabala等你
无聊
| 12-26 09:55
1013
1
123654
选择数字
无聊
| 10-08 19:02
929
1
穷游族必看,地球上旅费最便宜的19个度假胜地!
Hoppa网站近日发布了世界上最经济的度假胜地排名和最昂贵的度假胜地。Hoppa网站近日发布了世界上最经济的度假胜地排名和最昂贵的度假胜地。为了找到最便宜的地方,Hoppa计算每人在每个目的地一日游的
胡八一
| 04-12 19:48
882
2
27个对身体危害最大的职业,排名第一的竟是它!
有些工作从本质上就比别的工作有更大的健康风险。例如,在医院工作的护士比在办公室工作的律师更容易换上传染病。我们用职业信息网(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库,有详细的职业信息)的数据,对美国最不健康的工作进行排名。
tt
| 04-12 19:47
751
1
绑定手机
×
手机:
验证码:
刷新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到该手机
绑定手机
友情链接
赛会通
富力海口马拉松赛
深井山径马拉松
南横国际超级马拉松
深圳女子马拉松赛
彩色跑深圳站
杭州100越野跑
无锡国际马拉松赛
重庆国际马拉松赛
汇添富南京山地马拉松
苏州马拉松
欢乐跑中国上海站
test
12
install_fs
购物车(
)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x{{el.itemCount}}
{{el.totalPrice|currency}}
删除
共
件
共计
{{totalPrice|currency}}
去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空空如也,赶紧
去选购
吧。
您尚未登录,
请登录。
购物车正在加载中...
成功加入购物车!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个活动订单。
当前您的购物车中包含
件商品。
继续浏览
去购物车
微信咨询
QQ 咨询
客服热线
({{el.name}})
分享
倒计时
返回顶部
/ 豆瓣小站 / 豆瓣小组 / 人人网小站 / 最新活动资讯 /
一、高海拔登山预防身体脱水方法
人体进行户外运动时,在高海拔地区很容易出现胸闷脱水的现象,因为排汗(汗中含nacl0.25%)、呼吸、排尿以及腹泻均可以导致体内水分的流失。在高寒的山区,由于空气极其干燥,体表排汗很快蒸发,同时通过急促地张口呼吸运动排出大量水分,但往往不被自觉,从而出现机体脱水(高渗性脱水)症状。对于高温、寒冷等所引起的疾病以及急性高山病,维持良好的流质摄取是很重要的防治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得病的几率,同时可以使登山者的整体生理机能大为增强。
机体脱水(高渗性脱水)
症状:⑴轻度缺水:口渴。缺水量为体重的2~4%。
⑵中度缺水: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尿色深浊、唇舌干燥、烦躁、皮肤弹性差、眼窝深陷。缺水量为体重的4~6%。
⑶中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幻觉、谵妄,直至昏迷。缺水量约为体重的6%以上。
机体脱水的预防措施:
⑴多喝水。营地活动时多喝热茶即可防止脱水,又可保暖。行进活动出发前喝一杯水,途中每30分钟适量饮水(等量饮料)一次。每日进水量>2000ml/d(营地活动)~3000ml/d(行进时)。
⑵剧烈运动时不能以高浓度果汁或其他高浓度流质(巧克力饮料、麦片等)代替饮水。推荐饮料:热水、茶、低浓度果珍饮料、vit.c泡腾片饮料或其他运动饮料。
⑶同时需适当进食咸味的果仁或路餐食品,可以补充体内盐分的丧失。
⑷行进途中携带1l~2l的保温瓶。
⑸行进途中饮水量必须均匀分配,充分考虑回程饮水量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
⑹忌食冰雪,防止口咽冻伤。⑺戒烟、忌酒,减少辛辣、高盐食品摄入。
机体脱水的治疗:
⑴饮水。首先考虑饮用低浓度的葡萄糖水或其他含糖热饮料。必要时可采用静脉途径补液。
⑵适当补充盐分(口服补液盐冲剂)和维生素。
⑶热流质(果珍、巧克力饮料)或半流质(稀饭、麦片或烂面条),补充机体能量。如果患者口渴缓解,情绪逐渐平稳,开始排尿提示病情好转。神志清晰,对答切题,尿色变清提示机体脱水已纠正。
二、野外急救技能之—心脏复苏术[CPR]
急救是指出突发性的伤病,由本人或他人所做的临时处理措施。对伤者的紧急处理措施越快实施效果越好。若遇到不知如何处理的事故时。在保证伤者无生命危险的情况,不可随便移动伤者,否则会使情况恶化。在进行野外穿越前,每一个成员都应行前接受急救培训。
急救常识
受伤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当检查一下他/她的心肺功能是否正常,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检查。如果怀疑是背部或颈部受伤,则应注意不移动他/她的头,并尽快将其头部固定。
掰开受伤者的嘴巴,把口中的阻塞物去掉,然后检查其呼吸道:一只手放在受伤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抬起受伤者的下巴,使其头部向后仰。
检查受伤者的呼吸。将脸颊贴近受伤者的嘴巴和鼻子约5秒钟,感觉他/她的呼吸。同时注意观察受伤者的胸部运动,判断受伤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
测气管处的脉跳次数以检查受伤者的血液循环,测5秒钟,如果有脉跳和呼吸,将受伤者按复苏姿势摆好,如果既无呼吸又无脉跳,就开始进行心脏复苏治疗。
如果受伤者昏迷不醒,则最好将其按复苏姿势摆好,这样,受伤者的舌头就不会堵住喉咙,口水从口中流出,以保证其呼吸道通畅。
如果受伤者昏迷不醒但仍有呼吸,就把其挨地的物臂抬至身体的适当地方,把另一只手臂与脸颊*近,挨地的腿放直,另一条腿弯曲,把受伤的大腿向自己拉近,受伤者侧躺。
把受伤者的头部放置在地面上并向后仰,鄂部向前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可能的话,把受伤者的手?在头下。
人工呼吸
人所呼出的空气中氧气占16%,通过做人工呼吸,可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如果病人停止了呼吸但还有脉跳,则每分钟做10次,直到病人能够自主呼吸。
让伤病者平躺在地面上,为保证其呼吸通畅,要把口中的阻塞物去掉。把一只手放在伤病者前额上,捏紧鼻子。另一只手放在其下巴下面,使其头略微向后仰。
用拇指和食指捏紧伤病者的鼻子,嘴对嘴将空气吹入病人肺部,持续2秒钟。然后停止吹气。让病人的胸疗完全瘪下去。
重复步骤(2),每分钟做10次,直到伤病者能自主呼吸为止。测其脉搏,如果脉搏停止,就对其施行心肺复苏治疗。
心肺复苏治疗
心肺复苏治疗能提供人工血液循环并使肺部充气。该治疗的作用包括按胸部促进血液循环至头部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含氧量。具体方法如下:
让病人躺在坚实的平面上,用食指和中指探摸位于最下方的肋骨,然后手指向上移动,直到中指触摸到肋骨和胸骨的交接处。
中指位于胸骨处,另一只手掌沿胸骨向下移动,直到与自己的食指接触,在这个地方压缩胸部。
双用重叠,手指相扣并向上翘,手臂伸直用力向下压,然后放松,但不要将物移开。重复30次后做2次人工呼吸。
休克
各组织的氧气和养分供应不足,会导致全身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引起休克。如果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其重要器官就会停止工作,导致死亡。对于休克病人的处理方法如下:
把病人双腿抬高(略高于头部),使其保持清醒,解开衣物,让病人放松,然后测量其脉搏。
在病人的背部和胸疗盖上睡袋或大衣。测量其呼吸及心跳。尤其是当病人失去知觉时,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治疗。
三、驴行药包应该怎样来准备
每次旅行,一定要在行李箱中备一个小小的药包。赶紧根据你去的地方和旅行方式准备妥当吧!
城市旅行者
在城内旅行,能随时就近选择去医院得到医生的帮助和治疗。所以随身携带的药包不必太齐备,只要一些常用药品,能起到及时救治的效果就好。
1.个人特需药品:假如你的身体有特殊健康问题,比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等慢性病,就一定不要忘记带上救命药。有心脏病的旅行者除了不要尝试危险的运动,还要备好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患糖尿病的人则要备齐降糖药,特别是需要打胰岛素的人,如果需要外出旅行,就更需要对随身的药品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是去赤道城市旅行,哪怕是只出门两个小时,都别忘了备一个小小的电子冷藏箱,保存胰岛素针剂,保证药效。
2.晕车药:假如你有晕车经历,那乘晕停、飞赛乐等晕车药是必要的,比如说你打算从马来西亚的兰卡威岛乘船抵达槟城,提前1小时吃1片晕车药,3个小时的旅途就会很愉快。
3.胃肠药:对旅行者来说,当地美食是万万不能错过的。在路边摊大快朵颐,难免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者肠胃被细菌感染的状况。药盒里少不了乳酶生、健胃消食片等有益菌类的消化药,还有氟哌酸、黄连素、思密达等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治疗腹泻的药物也很必须。
4.降火药:咽喉肿痛、大便不通等是旅行者最常见的症状,所以准备好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等,可大大消除你的烦恼。
户外背包族
远离繁华都市,深入自然深处,也就远离了设备齐全、医资优良的救命之所。旅途中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做到有备无患是最安全的。
假如你只是两三天的出游,带上你平日最常使用的药物就行;如果时间超过5天,那么感冒药、过敏药、止泻药、风油精、清凉油、创可贴、云南白药、紫药水等在特殊情况下就成了灵丹妙药。
另外,户外旅行时,蔬菜和水果可能吃得少,维生素补充剂也是好伴侣。当然,假如你的旅行目的地太特殊,也要准备特殊药物以防万一。
1.赤热地带:在埃及的沙漠里,一定要准备防暑药。去热带雨林,药品则需要防止蚊虫叮咬,同时又要防暑。所以藿香正气丸、仁丹片、清凉油、驱蚊油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口服补液盐能补充出汗流失的盐分。
2.密林大山:深山老林是毒蛇出没最频繁的地方,所以带上解毒药、弹性绷带是上上之策。万一被蛇咬到,原地不动,掏出绷带在伤口上方位置扎紧,防止毒液扩散,把你身上的刀放在打火机上烧(消毒),然后在伤口处划一条长约1厘米、深0.5厘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马上服用蛇药,待情况稳定,赶紧去医院就诊。
3.高原地带:去高原地区旅行,一定不要忘了带上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如:高原安、红景天等。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些降低高原反应强度的药,如安眠药、止痛药、晕车药、速效感冒药、阿司匹林,以及口服葡萄糖等。
特别提示
旅行药包里的东西不是越多越好,要以简单、必需为基本原则,由于没有医生可以咨询,所以最好一次只服用一种药物,避免多种药物一起使用发生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因为作息时间的暂时不规律引起的失眠,不要轻易服用安眠药,身体逐渐适应当地环境和旅途运动规律后,自然就好了。假如你的病情和症状都不一般,如:突然高烧不退或上吐下泻,就要立即去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不要擅自用药,延误治疗。
四、户外运动骨折后的及时处理方法
骨折,必须得到即时、有效的专业救护。如条件不具备,患者应快速举行现场自我抢救,以减轻自身的苦痛,保障亲身的性命安全,缩减并发症的发生。
自我抢救的措施主要有:
1、止血。对开放性骨折,出现大出血者,应即时举行止血,可依据详尽景遇,应用压迫、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等方法。
2、保护伤口。伤口外表有显著异物可以取掉,然后用清洁的布类覆盖包扎伤口。对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以免将污染物带入深层,但要举行保护性包扎。
3、伤肢固定。伤肢的即时固定,可减轻疼痛,避免造成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固定材料可因地制宜,应用木板、树枝等,如无物无用,可将负伤的上肢固定于胸壁,下肢固定于健侧。
五、户外被蜂螫后的急救方法
毒蜂包括蜜蜂、黄蜂(有些资料又叫马蜂或胡蜂,不一而足,大概只有研究昆虫分类学的才能够说清楚)、大胡蜂和竹蜂等多种有毒刺的蜂类,其毒力以蜜蜂最小,黄蜂和大胡蜂较大,竹蜂最强。
毒蜂尾端都有螫针与毒腺相通,螫人后将毒液注入体内,引起中毒。蜜蜂螫针有逆钩,螫人后螫针常残留体内,而胡蜂的雄蜂无螫针,雌蜂螫针无逆钩。
蜜蜂蜂毒为微黄色透明酸性液体,主要含蚁酸和蛋白质;其他毒蜂的毒液却大都呈弱碱性,主要含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激肽等成分复杂的毒质,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中毒反应较蜜蜂快而严重。蜂毒性质的这种显著差别,决定了必须对症下药。
一般身体健康的人,同时受到5只蜜蜂螫刺,仅发生局部红肿和剧痛,数日可以恢复正常;如同时受100只以上蜜蜂螫刺,会使机体中毒,引起中枢神经损害、心血管功能紊乱等症状;同时受200只以上蜜蜂螫刺,会死于呼吸中枢麻痹。
外出野游时被蜂螫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些毒蜂的毒性决不亚于任何毒蛇,而之所以较少有人死于毒蜂螫,根本原因仅仅在于进入人体毒液的数量相差悬殊。然而即使只被一两只大胡蜂或竹蜂等毒性猛烈的毒蜂螫伤,也常常会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对蜂毒过敏者,还可能迅速出现荨麻疹、哮喘或过敏性休克,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蜂毒还有一点完全不同于蛇毒:不少人被它螫伤后产生的抗体在以后再次遭遇叮咬时常常会起过激的反作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介绍了一个第一次被大量蜂螫伤后康复,而第二次却死于同样的少量蜂螫的案例,并分析了人体中的该复杂生化过程。
被蜂螫伤急救法
被蜜蜂(其毒液是酸性的)螫后,应立即小心拔出毒刺,如有断刺必须用消毒针将其剔出,然后用肥皂水、3%氨水等弱碱性溶液清洗及外敷,如果没有碱性液则用干净的清水冲洗伤口;如被其他蜂螫刺,最好用食用醋洗涤及外敷,然后用力掐住被螫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若被大胡蜂或竹蜂等毒性猛烈的毒蜂螫伤,最好用季德胜或南通蛇药涂抹或外敷,同时口服蛇药片(驴子们如果有这些药就应每次都随身携带),亦可以采撷鲜蒲公英、紫花地丁、景天三七、七叶一枝花和半边莲等解毒草药捣烂外敷,然后尽快送医院治疗(尤其在被成群蜂螫伤后必须即刻送大医院)。
防蜂注意事项
驴子们出游山野,一般应当不抹香水、发胶和其他芳香的化妆品,以防毒蜂闻风而至;携带的甜食和含糖饮料要密封好,以免招蜂引蝶;在山野丛林活动时,不要乱捅蜂巢,以免群蜂攻击;如不小心触动有蜂巢的树枝、灌木,引起蜂群骚动,千万不要拔腿狂奔,而应就地蹲下,屏息敛气,纹丝不动,可用随身携带的草帽遮挡颜面和头颈,耐心静候十几二十分钟,等蜂群活动恢复正常之后,再慢慢退却,以躲过“劫难”;另外,鲜艳的服装、头花等都容易诱发毒蜂的攻击行为,因此一定要注意穿着,避免红黄橙等接近花蕊的颜色,本人这次就是因为穿了一件鲜红的T恤而莫名其妙毫无征兆地遭到毒蜂的特别青睐(走到哪儿居然它们就跟到哪儿)。
六、徒步穿越当中如何防止与解决伤痛
短途穿越
这里所说的短途穿越,是指周末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周边进行的一两天的穿越活动。这类户外活动引起的急性损伤,一目了然并且立竿见影,如脚底神经刺痛,肌腱痛小腿肌肉痛,运动腹痛等等。不用多说你也知道,这是因为体质不好或者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进行高强度户外活动导致的后果。只要马上停止活动休养生息,而后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户外运动强度就无恙。
即便是短途穿越,若长期不在意活动中我们身体所发出的警告信号慢性损伤就会不请自来,让我们痛不欲生。我们身边有些猛人,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吹嘘自己如何在三小时内完成别人整天才能走完的线路,就我的经验,这种朋友玩户外超不过三年,一是争强斗狠的人任何时候都会不缺少,“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二是三年后恐怕他自己就走不动了,膝盖严重劳损。
膝关节是人体构造最复杂的关节,由股、胫、髌,腓骨构成,其周围的肌肉,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共同维持它的稳定性。如果你在户外太过活蹦乱跳,尤其在下山时跑得飞快,那么膝关节关节面就会因撞击而造成软骨破裂,或者半月板破裂。除关节软骨破裂,半月板破裂外,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有髌股关节疼、髌腱炎,髌胫束症候群及滑囊炎等等——这些名词记不住没关系,你只要问问自己膝盖是否感到过疼痛就行。
自我诊断
摸一摸膝盖前面凸起的地方,通常我们称它为“膝盖头”,这就是膝关节最重要的组成——髌骨。以此为中心,上面痛,通常是四头肌腱炎;下面痛,通常是髌腱炎;外侧痛,通常是髂胫带疼;四周一起痛,通常是髌股关节疼或髌胫束症候群;里面痛,通常是滑囊炎。
解决方案
以上的症状基本可以通过休息和治疗得到缓解直至痊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暂时停止户外活动两三个星期。
简单说,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就什么也别做,躺在沙发上做睡佛状。此外,金鸡独立、丹凤朝阳、童子拜观音的姿势对康复也有帮助。不过,要记得开始动作之前,先和家里人打好招呼,免得他们以为你走火入魔。如果认为这种姿势难度太大,做一些轻微的拉伸和压腿活动也是不错的,如我们经常做的前弓步和侧压腿,实在不行盘腿打座或冰敷也有些效果。
药物方面,服用阿斯匹林和布洛芬会有所帮助,每次650mg阿司匹林或400mg布洛芬,每天服用三次,多一点少一点都没有关系,以家里人不会误认为你在磕药为宜。
相比之下,若你走路无妨,但在做某个动作时会感到膝关节突然剧痛,那就需要到医院看看医生了。因为很有可能是膝关节破裂碎片落入关节腔内,使关节无法正常工作而引发的疼痛。
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要你时时记着自己不是个有“钱”人,那点点底子经不起蚀耗,立志不做强驴、猛驴、超级驴,估计成长为一个拥有健康的成熟老驴就不是太大问题。
长距离穿越
和我们每个周末都可以出去瞎晃荡的短距离穿越不同,超过三天以上的长距离的远征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如果不是以此为业,活动频繁的爱好者一年也不过两三次,不频繁的两三年可能有一次。这样的活动很多细小的事情,倘使不注意就会演变成巨大的伤害。
脚上打水泡的事情人人都遭遇过,无性命之忧,痛起来却颇难受,有时候前路漫漫还得快马加鞭——如果有人不怕痛,那是因为还没有痛到让人怕。像一些小问题而导致大麻烦的情况并不鲜见,在长距离的穿越中我见过背包磨破了腰身,衣领磨破了脖子,眼镜磨破了耳朵以及内裤磨破了大腿等等事情。总体上讲,不合适的装备是导致这种结果的最大原因,其次是行程安排不合理以及不科学的运动姿势。
解决方案
长距离穿越是个系统工程,除了运动本身,还需要食品后勤、医疗卫生、通讯联络乃至安全器材方面的保障。连续作战、过度疲劳、强度太高是导致长距离穿越中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
对远征来说,正常情况下负重不应该超过自身体重的1/3,每天行走的时间应该在六小时左右为宜。过度运动除了会导致磨损和擦伤,还有可能导致黑指甲(指甲中的血泡)、足弓疼痛、肌肉酸痛、关节劳损以及肌腱挫伤等问题。更可能因为过度疲劳而导致体力衰竭,进而增加中暑、失温等意外事故发生概率,或者直接诱发心脏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的疾病或紊乱,严重的情况下就会丢了性命。我们假期都不长,而户外也没有必要把人人都搞成马拉松运动员,量力而行是首选之道。
高海拔攀登
一说起高海拔当然就得提起高山病,在医学上被分为高山反应,高山水肿,高山昏迷,高山高血压,高山红细胞增多症、高山心脏病、慢性高山适应不全混合型等七型。通常被人们泛称为“高原反应”的是最轻微的一种,高原反应跟运不运动关系不大,一旦上到这个3048米以上的高度,75%的人不管动不动都会难受,其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胃口欠佳、恶心、呕吐,疲倦、虚弱、眩晕及睡眠困难。有时和受凉感冒时相似,所以不少人以为自己患上感冒或水土不服,但其实是患上急性高山症。
最要命的事是,高山病的出现并无百分之百的规律,体质好的人未必就轻,体质差的人也未必就重,哪怕同一个人不同的状况下症状也不尽相同。总体上讲,视乎上升速度、高度及个人体质乃至心情有关。缓慢上升慢慢适应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通常急性高山症在24~48小时内便会好转,如果进一步恶化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可能是肺水肿,也可能是脑水肿,还可能是血管栓塞甚至心力衰竭等等。总之,任何人患上急性高山症都不应继续上攀,这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有不少血的教训。若处理得不好,或轻视急性高山症而勉强上攀,便会引发更严重甚至致命的高山病。有记载因为攀登高山而毙命的倒霉鬼是1891年一位在法国CHAMONIX村的医生,在勃朗峰4359米的ValLotHut死亡,原因就是患上急性高山症而不肯下山,最后发展成高山脑水肿而致命——一百多年过去了,这种倒霉鬼还屡见不鲜,不怕死和自己找死是两回事情,面对雪山,希望朋友们都有好的心态。
解决方案
除了思想上的重视,“主动适应”也是预防高山病的重要手段,比如说适量活动,别一有不适就躺下来,勿激动、多喝水、免油腻、勤加衣、晚睡觉,注意通风、远离烟酒,必要的时候适量吸氧等等。一旦反应严重,《垂直极限》里面的那种特效药可是还没发明出来,地塞米松只能帮助你排出体内的水分而缓解水肿症状。对严重的高山病最好的方法是把病人塞到高压氧舱里——一个像蚕蛹一样的大塑胶袋子——加压,直到面色红润容光焕发。不过那个破袋子远不如布袋和尚的乾坤袋便宜,一般地方不太可能有。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赶快卷睡袋走人,走得越低越好,如果下山之后症状还不能减轻,那就得赶快去医院。